淄博市创新“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 提高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能力 |
|||
|
|||
为防止和克服镇(街道)干部“机关化”倾向,解决有的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问题,去年以来,淄博市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干部一个一个全部下去,一户一户上门攀亲,一村一村解剖麻雀,一轮一轮攻坚突破。截至目前,全市88个镇(街道)共走访1812个村(社区)、66.3万户,解决问题1.8万个,帮助谋划指导村级发展项目2900余个,发现储备后备力量2700余人,实现了凝聚服务群众、培养锻炼干部、推动落实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善治的有机统一。相关做法入选全国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谋群众福祉“上门问事”:全员参与、全面走访,“走心”更“走亲”。镇(街道)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有事帮办促成、无事交心联心,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一是坚持“送政策、送服务”与“问需求、问建议”相结合。走访干部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用“大白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群众,询问群众在居住环境、看病就医、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和难题,听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重点户头清、家庭情况清、急难问题清,全面掌握“民情账”。二是坚持“集中走”与“常态走”相结合。以镇(街道)为单位,党(工)委书记带头,全体机关干部参与,分组分批走村入户。一般每2周左右走访一个村,每周固定1天为集中走访日。坚持先难后易、逐村进行,一般一年之内覆盖一遍。常态化开展包村走访,每村分配包村干部1—2人,分工负责、包户到人。三是坚持“全面走”与“重点走”相结合。由“村村到”升级为“户户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户“沉浸式”走访不少于20分钟。在城市社区,干部每个网格随机走访不少于20户,其余由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兜底走访。镇(街道)班子成员带头走访困难户、伤残户、军烈属、征迁户等重点群体。四是坚持“走上门”与“走进心”相结合。通过一起干农活、陪孤寡老人聊天、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帮生病群众联系医生等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以带餐或付费等形式与群众同吃一餐,增进同群众感情。有的群众谈到,“感觉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有点啥事都愿意和他们说道说道。” 二、为村居赋能“下沉议事”:全面体检查病灶,集中会诊开药方。工作中,坚持眼睛向下、关口前移,探索将镇(街道)党政联席会下沉到村召开,投入充足时间精力,专题、具体研究每个村的工作,逐村突破提升。一是“分头找+碰头议”,掌握真实村情。走访小组先分头发现问题、收集意见建议,再在会前统一梳理汇总,形成问题建议清单。除初次走访外,一般不允许村干部陪同,确保镇(街道)干部能听到群众的真实看法,了解上级政策在村的真正落实情况,有效解决“村干部报喜不报忧”“党委政府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二是“看现场+听汇报”,激励村干部干事。联席会前,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开展现场观摩,实地查看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现场,感受村庄发展氛围势头。会上,村“两委”成员依次汇报,党(工)委书记逐一点评,激励他们干事创业,以镇带村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帮谋划+助解难”,为村班子减负。会上重点研究解决走访发现问题和村里重点工程推进、民生项目实施、乡村社会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吸收离任村干部、后备力量、村民代表等代表参加,群策群力、因村制宜帮着想办法、出实招,帮着完善村庄发展蓝图,减轻村班子负担。四是“沉下去+走上前”,打造“流动式、服务型”党委政府。将镇(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开到村务中心、田间地头、项目一线、问题现场,对问题当场讨论、当场研判、当场解决,减少中间反复对接沟通的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三、促镇域发展“一线办事”:聚合力靠前攻坚,建机制以走促干。在镇街层面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关键是改进干部作风,解决镇(街道)干部“下不去”“办不了”“走过场”等问题。一是问题在一线解决。建立“能办即办、分级承办、难事特办”机制,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解答、办理;一时不能解决的,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复杂问题由县级以上领导挂包,一线推动解决。实行“首问负责制”,谁走访、谁负责、谁反馈,面对面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二是工作在一线推动。走访过程中一并了解党委政府部署的安全生产、抗旱防涝、拆违治乱等阶段性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以及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村“两委”班子运行、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村村都有好项目”等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干部在一线锻炼。督促引导机关干部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获取“活知识”、掌握“土办法”,让机关干部全面掌握每个村的村情民意,精准提高工作质效。建立导师带徒机制,由经验丰富的“老乡镇”带1—2名年轻干部结对走访,加快年轻干部锻炼成长。四是成效在一线检验。镇(街道)制定走访要求、走访任务、走访职责、走访流程、走访纪律、资料管理、评估应用等7个方面标准化清单,每季度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群众测评、干部互评,对工作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有的镇党委书记谈到:“通过沉下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村庄大事难事,凝聚了人心、锤炼了干部、推动了发展,最难忘的是上门走访时老百姓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