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典型

淄川区“三维协同”推动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利用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5-04-09 17:27:20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针对退役军人传统档案管理效率低、服务响应慢、数据孤岛壁垒凸显等结构性梗阻,淄川区在理念革新、模式创新、赋能促新“三个维度”持续用力,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利用体系,实现档案管理从“纸间”到“指尖”、从“被动”到“主动”、从“分散”到“集成”,从“静态保管”向“动态利用”跨越式蜕变。目前,已综合利用档案1000余份,服务质效大幅提升。

一、突出理念革新,构建“全链条”服务新理念。围绕全区2.1万余名服务对象需求,以转变服务理念为切入点,系统重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打造从“管理为本”向“服务优先”价值观念。一是“便民”为先。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痛点堵点问题调研,对接退役军人需求,建立档案服务综合窗口,整合查询、借阅、调档等业务,建立健全“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机制,让退役军人“只进一次门”,充分满足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二是“热情”为要。推行“满意指数”评价体系,破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弊端,实施“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即办件占比提升至98%以上。三是“规范”为本。编印档案材料复印、档案查阅、档案出入库、档案调取等9个标准化清单,完善档案室管理、工作规范等15项制度,档案业务办理全程留痕、责任可溯。四是“高效”为准。建立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平台,集成档案数字化加工、智能检索、综合分析、即时调取、信息打印等12项核心功能,目前全部完成1.2万份档案数字化转换,建立涵盖服役经历、技能特长、奖惩记录等16个维度的基础数据库,助力退役军人档案信息化建设跑出“加速度”。

二、加快模式创新,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场景。以“主动服务、精准触达”为目标,搭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档案管理利用体系。一是线上服务“不打烊”。对考公考编、考学复学及入职等有迫切转档需求的退役军人,支持线上预约,提供档案调取、查询、材料预审全流程服务保障,提前一个工作日线上告知调档人相关信息、预约调档时间、提前备好档案材料,服务对象按照预约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登记核验,与退役军人系统、邮政系统工作人员三方共同完成档案转递工作,线下办理时间缩短70%。二是线下服务“更贴心”。针对在外地、行动不便等特殊退役军人群体,推出“三级代办”服务网络体系,成立人数达459名的代办员队伍。退役军人向村级服务站提出申请,镇级服务站核验流转,区级服务大厅终审办结,形成“线上核验+线下跑腿”的服务闭环,打破档案服务“时空”限制,让委托代办、全程帮办,“一对一”指导办理成为常态,截至目前,通过视频连线、系统查找、信息比对、材料邮寄等方式,提供代办服务102人次,切实提升服务对象体验感。三是主动服务“前置化”。坚持“政策找人”,政策兑现“主动推送”。对因办理退休、申领60周岁老年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等需要复印档案材料的退役军人,综合运用档案数据分析待遇资格,符合的,主动提醒其准备申请材料,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历史问题“溯源解决”,针对入伍时间、服役经历等存在争议情况,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成立专项小组调阅原始档案,出具权威证明,帮助退役军人纾难解困,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坚持赋能促新,打造“智慧档案”支撑新体系。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档案管理利用智能化、精准化升级,聚力打造“五项工程”,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注入“硬核”支撑。一是战备人才储备工程。通过档案筛选适龄退役军人,建立涵盖专业技能、服役经历等信息的应急备战人才库,完成退役军人专项潜力调查工作,目前已储备6000余名专业人才,为国防动员和应急任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优抚待遇精准工程。根据优抚、安置等不同需求,针对性查找、提供可依据的档案参考资料,为落实优抚、安置等政策提供精准的档案助力,先后为4人核查纠正待遇偏差。三是军休服务提优工程。针对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待遇调整等高频事项,建立“档案预审”机制,通过档案预审、资料准备、协助申报、主动对接等多举措,确保军休干部“零跑腿”,实现服务“零距离”,累计为军休干部落实待遇提供档案服务20人次。四是就业创业赋能工程。结合企业招聘需求,通过核对档案材料,为相关单位定向输送对口人才,精准助力退役军人就业。2024年以来,共促成13名退役军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平均薪资较普通岗位高出10%,保障21名大学生退役士兵顺利考录区事业编制岗位。五是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将档案数据与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常住地退役军人服务站与退役军人“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建立户籍地、常住地、在外地退役军人“三本台账”,将退役军人纳入常住地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管理服务,鼓励退役军人参与常住地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有效化解户籍地与常住地不一致导致的服务缺失问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