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动态

【“十大创新”案例⑩】数字化改革赋能黑牛产业全链条发展

发布日期: 2022-10-11 08:39:51 浏览次数: 字体:[ ]


数字化改革赋能黑牛产业全链条发展

高青县


高青县紧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机遇,聚焦传统畜牧业管理效率低、要素生产率低等问题,创新打造“数字黑牛管家”平台,集成全县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的黑牛养殖信息,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控,在质量安全追溯、政策高效落实、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相关做法入选中央网信办等7部委联合颁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向全国重点推荐案例,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汇编》,高青黑牛产业作为沿黄肉牛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名单。

一、构建系统改革机制,培植“数字黑牛”产业发展新生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系统改革机制,以政策激活发展动力,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为数字黑牛产业发展提供最优生态。一是构建政策集成“支持模式”。出台《关于做大做强现代数字农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高青黑牛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聚焦企业发展所需,强化要素资源供给,借助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在多个镇办规划建设占地30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推行“黑牛贷”,为黑牛产业发展打牢支持。二是探索龙头企业“示范模式”。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标准设计养殖场区,建设2家数字养殖示范基地和10家数字化示范牧场,引领黑牛产业数字改革。以纽澜地企业为例,用大数据嫁接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整个流程,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打造上游园区养殖自动化、中游屠宰冷链物流智慧化、下游营销全媒体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建立起从牧场到餐桌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三是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数字技术”模式。围绕破解合作社综合能力不强、规模小、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问题,用数字技术对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供应管理,打造稳定可靠的产业生态和产品链。

二、搭建平台载体,创新产业链数字服务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饲养管理不精细、劳动力成本高、政策精准落实难、农户申请补贴慢、畜产品质量溯源不准确等产业发展问题,构建高青黑牛全产业链数字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大畜牧”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一是打造全要素“数据库”。应用物联网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开发“黑牛管家”APP等终端应用程序,为每头高青黑牛佩戴电子耳标、定位项圈等物联网设备,综合形成覆盖高青黑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动态采集高青黑牛全生命周期、全环节信息,为养殖场户提供繁育改良信息存档、养殖场信息化运营、补贴网上申领、养殖利润核算、出栏信息发布等数字化服务。二是畅通信息“共享流”。构建信息共建共享体系,将430余个银行、保险公司、社会化服务机构、屠宰加工企业等产业链关联主体接入“黑牛管家”系统,相关主体既要录入各自业务信息,也可根据权限共享系统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相关板块间业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比如,传统的畜禽养殖保险采集模式,保险公司需要现场逐头采集牛只信息,效率较低,使用“黑牛管家”服务系统后,保险公司可直接使用平台内牛只信息与耳标,只需现场抽查核验即可完成信息录入,保险服务时限压缩了90%以上。三是构筑精准服务“新场景”。拓展“黑牛管家”应用场景,把系统数据作为优惠政策落实的依据支撑,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优惠政策“一键直达”,精准解决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落实繁琐的问题。比如,对高青黑牛养殖规模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开展贷款贴息补助,系统可直接筛选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并通过比对银行、保险数据核实补贴额度,实现对养殖场户的无形认证、免打扰服务。

三、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丰富产销衔接新业态。高青县运用大数据改造黑牛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整个流程,发展C2B订单农业,打造新零售与新农业衔接新业态。一是打造直采生产基地,打通“供应链”。抢抓全国首个“盒马市”落户淄博机遇,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盒马鲜生合作,建设优质畜产品直采生产基地。高青黑牛产品48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21个城市的300家盒马门店,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二是对接电商平台,畅通“销售链”。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体系,在线下销售基础上,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合作,实现优质畜产品“上云触网”。目前,全县已有10余家畜牧养殖企业拓展“新零售”业务,线上销售带动销售额大幅跃升。三是强化品质管控,疏通“追溯链”。利用智能芯片链接自建追溯体系和数字监控平台,提升从生产到餐桌的全流程数字化溯源服务水平,真正解决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畜产品优质优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