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动态

【“十大创新”案例⑫】创新实施“五个优化”专项行动 全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 2022-10-13 08:30:52 浏览次数: 字体:[ ]

创新实施“五个优化”专项行动

全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临淄区


近年来,临淄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深入实施“五个优化”改革,加快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型,获批国家新增独立工矿区支持专项,智能汽车制造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一、创新实施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向“智能”转型。临淄区顺应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一是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探索“企业医院”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从全国遴选海尔智研院、浙江中控等知名服务商,通过“工业大夫”在线诊断,为超过270家企业“一企一策”制定智能化改造提升方案,带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34个,推动“企业上云”,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成投用“五个优化”展示平台,打造多类型改造提升应用场景,创新“数字平台租赁”模式,破解了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技术、资金、服务等难题,全市已有超过500家企业共享东道智能数字平台,企业改造后整体效率提升15—30%,人力成本节省20—50%。二是深入实施装备升级换芯工程。坚持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鼓励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改造,使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大型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普及现代化制造模式,已争取“技改贷”资金3.6亿元,每年推动约50家企业新上各类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激光切割、工业软件等,已累计培育8家智慧工厂、69个智慧车间。三是深入推进绿色提升行动。成功举办了中国淄博绿色新材料发展大会,成立了绿色化工产业研究院,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节能节水、超低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技术改造,申请环保扶持资金8577万元,着力培强绿色工厂,齐鲁化工区被评为国家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位列中国化工园区前十强。

二、创新实施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临淄区优化完善“制造+设计”“制造+品牌”“制造+服务”体制机制,加快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不同应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全力打响“临淄制造”和“临淄智造”品牌。一是制造+设计。鼓励企业与院所联合设立工业设计中心,搭建共创共享设计平台,新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企业创新平台8家,实施省重特大科技攻关项目6项,促进设计与制造加速融合。二是制造+品牌。健全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支持企业通过提品质、优设计、改形态等途径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全区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3个。三是制造+服务。建立支持企业实施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改造机制,加快发展个性制造、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推动产品制造向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转变,英科环保、齐峰新材等10余家企业推出网上定制、帮你设计等服务功能。

三、创新实施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制造业从“量变”向“质变”转型。临淄区大力实施制造精品战略,引导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赢市场、以质量树品牌,筑牢企业长远发展根基。一是完善质量提升促进机制。大力强化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激励企业主动对标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促进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二是完善标准引领驱动机制。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企业瞄准国际标杆,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运用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联盟标准组织生产,使产品整体质量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修定国际标准7项,国家、行业标准50项,培育了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7个。三是完善工业品牌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改造提升项目,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蓝帆医疗、齐峰新材等1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知名品牌达17个。

四、创新实施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制造业从“单打”向“链接”转型。临淄区强化产业组织理念,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整合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完善产业生态。一是强力实施重点产业铸链工程。组织国内一流智库对优势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200册,积极推行产业链“链长+链主制”招引模式,以18家核心骨干龙头企业为链主,沿链按图索骥精准招商重大项目25个,重点打造齐鲁石化炼化一体化、齐翔腾达和天辰碳三碳四、鑫泰石化特种油3条千亿级主导产业链,蓝帆医疗和齐都药业为链主的医药健康、包钢灵芝和加华新材料为链主的稀土新材料等7条百亿级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特色化发展。二是强力实施新经济培育工程。深入落实数字强省部署要求,率先启动数字临淄建设,扎实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扶持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新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增量崛起。建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签约入驻4家研究院,形成了全省目前完整度最高的无人驾驶产业生态链条。三是强力实施企业梯队成长工程。实施优质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持续开展“旗舰”“雏鹰”培育工程,有序推进“小升规”“准四上”提升工作,每年动态跟踪培育高成长型企业40家,打造全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区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6家、瞪羚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

五、创新实施优化提升经济效益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制造业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型。临淄区牢固树立价值导向和市场化理念,通过搭建平台赋能产业发展,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一是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建立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对评出的优先发展类企业112家、限制发展类企业28家,实施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水电气价格、融资成本等各类资源差别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规上企业亩均税收38.2万元,居全省各区县前列。二是完善企业家尊崇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节”,建成启用城市荣耀广场,开发“亲清在线”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认真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26名企业家被评为优秀标杆企业家,有效激发“头雁效应”。三是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攻坚。聚力推进“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深化工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体制机制,统筹用地、能耗和排放指标保障,确定2022年临淄区重点项目143个,总投资11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6亿元。其中,省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151.2亿元;市重大项目65个(含7个省重大项目),总投资9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8.1亿元;其他区重点项目78个,总投资25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9.5亿元。2021年临淄区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48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