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动态

【“十大创新”案例㉘】智能评标云上办 智慧交易更便捷

发布日期: 2022-11-2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智能评标云上办 智慧交易更便捷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全流程电子化基础上,强化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深度应用AI及区块链技术,开展深度智能辅助评标、分散评标,进一步提升平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交易全程“云上办”、交易过程“全留痕”,以办事更便利、服务更优良、监管更智慧,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务。

    一、规范交易服务,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一是大力推进交易标准化。淄博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地方标准试点,率先发布实施省内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地方标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见证服务的意见》,制定见证服务清单,对242个见证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实现全市交易服务“一个标准”。8月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获国家标准委批复,成为省内首个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国家试点。10月份,国家发改委确定淄博市作为唯一一个地市级城市,与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共同参与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技术标准验证,实现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国家试点层面又一重大突破。二是持续推广交易示范文本。制定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示范文本,共发布政府采购、公路工程、水利工程、自然资源和产权交易等示范文本24册,将电子示范文本嵌入交易系统,实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文件标准化、模块化、电子化,提高了在线服务的标准化水平。推广使用交易电子示范文本,将招投标文件编制工作由“作文题”变为“填空题”,减少文件中的矛盾漏洞,降低投诉质疑的发生,使招标文件编制更加规范、高效,文件平均编制时长由8小时缩短到2小时,效率提高75%。

    二、强化数据支撑,放大平台服务效应。一是深化全流程电子化。聚焦“线上办”,交易项目从进场登记、公示、标、评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均通过公共资交易平台线上操作,全面取消纸质投标文件,代理机构、招标人、投标人的交易行为全部实现线上流转,交易全程留痕可追溯,真正实现市场主体“零跑腿”,仅无纸化交易一项,每年就为市场主体节省近370万元,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二是推行专家“云签”模式。开发“一键签章”功能,专家在评标评审过程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身份确认,登录评标评审系统,评标评审结束时通过“一键签章”,只需进行1次人脸识别,即可完成所有评标评审环节的线上打分,打通了评标评审电子化“最后一公里”,每个项目至少节约30分钟。三是强化平台数据共享。搭建上通下达的数据传输网络,实现交易数据层级推送、实时共享,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等9类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与4类政务服务平台达成信息调用,建立外部数据共享对比通道,持续拓展数据“朋友圈”,实时获取社保、信用、项目审批等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提升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一地注册、全省通识”工作,只需注册一次,就可以实现全省通用,彻底改变市场主体之前在各地交易平台重复录入信息的繁琐程序。

    三、实施智慧交易,提高评标评审质效。一方面,创新开展深度智能评标。实施智慧交易提升工程,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智慧中枢”,实施深度智能辅助评标。依托智慧中枢、智能机器人,对招投标文件关键信息评分点进行解析抓取,快速完成自动清标评审,对投标文件中的劳动合同、养老保险等资质文件进行逻辑判断,系统自动出具审查报告、计算商务标得分,以智能化代替人工操作,大幅减轻专家工作量,30分钟就能完成至少400个投标文件的解析,每份标书评审时间平均节约8分钟,为每个项目节约40%的评审时间,提高评审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开发应用数据可视化平台。通过对评标项目数据、专家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可视化画像,对投标人、招标代理、专家关系进行比对,对评标项目进行全面复盘,分析投标人中可能存在的围串标行为,为智慧监管和协同监管提供重要平台和重要线索,充分发挥监管“利器”作用,维护市场公平公正,进一步激发市场配置资源活力,让每一笔公共资源交易都在阳光下运行。

    四、创新评标新模式,构建更加阳光的评标环境。一是试点先行推进。协调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市域内分散评标的通知》,以试点先行的方式,逐步推进专家分散评标。二是发挥体制优势。依托淄博市区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筹调度使用市中心和7个分中心的交易场地,提高全市场地使用率和交易平台承载能力,提升交易平台应急保障能力。三是专家随机分配。引入专家评审独立“席位”式评标理念,建立专家席位随机分配机制,按照同一项目评标专家不相邻原则,对专家进行随机分配、就近评审,专家入场即相互“隔离”,实现同一项目专家线下不见面,相邻座专家评审不同项目,保障专家独立评审,使评标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四是全程云上服务。评标评审过程中,通过远程视频音频系统,分散在各分中心的专家齐聚线上,实现“云会商”;中介代理机构线上提供“云服务”;监督人员、见证人员全程线上“云监督、云见证”,确保评标全过程留痕、可回查、可追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