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案例㊱】创新打造“五种模式” 破解婴幼儿托育难题 淄博改革 |
|||
|
|||
创新打造“五种模式” 破解婴幼儿托育难题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带娃难”成了很多家庭“甜蜜的负担”。市卫生健康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有解思维,聚焦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难题,大力实施婴幼儿照护提质扩容行动,率先探索“医育结合办、托幼一体办、社会引领办、社区家庭办、工会组织办”五种托育模式,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专业、精准、多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效减轻了家庭养育负担。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托育机构208家,建设托位1.4万个,每千人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1个。 一、探索“医育结合办”模式,打造托育服务“健康园”。依托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学科和妇幼服务供给资源,打造“医疗保健+养育促进”新型托育模式。一方面,依托妇幼保健院成立托育中心。桓台县妇幼保健院投资1500万元,建成“和美宝贝”托育中心,特聘国家首都儿研所婴幼儿照护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关宏岩教授定期指导教案与人员培训,成立“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指导基地桓台实训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已成功申报国家普惠托育项目,规划1000平米园所建设135个托位;还有5家妇保院将托育中心建设列入计划,沂源县妇保院计划投资1亿元筹建养老托育综合体。另一方面,依托妇幼保健院成立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我市已成立9处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均成功申报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单位,面向家长、托育机构两大群体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婴幼儿养育照护知宣讲和各类培训,着力提升全市婴幼儿家庭和托育服务机构的养育照护水平。 二、优化“托幼一体办”模式,普及托育服务“专业园”。充分发挥教育部门专业资源集聚优势,加大托幼资源统筹力度,挖掘幼儿园现有场地、师资等资源,向下延伸托班,以“园中园”的形式开设托班,或以现有幼儿园为依托,开办专门托育机构,形成场地共享一体化、师资研训一体化的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内设托班及独立开设托育园的幼儿园140家,可提供托位8674个。香港心悠国际教育机构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投资500万元建设托位150个,室内1400平米,室外场地4800平米,着力打造全市双语托育园。东岳国际实验幼儿园面向全国优选托班教师,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教师陪伴成长计划,让优秀的托班教师从托幼班带到幼儿园毕业,保持教师教育的一致性、连续性。 三、推广“社会引领办”模式,发展托育服务“特色园”。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发挥托育机构的品牌效应,目前,全市托育机构65家,可提供托位5831个。以张店区倍婴之家托育中心为代表的民办园,创新推出多种市场化托育服务,以满足不同类型家庭和不同工作时间人群的托育服务需求,针对全职宝妈推出“生娃、育娃”志愿服务,针对老年群体推出“陪玩学读吃”一站式免费服务,针对上班族夫妻推出免费接送服务和延时放学服务,针对婴幼儿推出感统训练、全脑开发等特色课程服务。 四、鼓励“社区家庭办”模式,增加托育服务“身边园”。创新开展“公建民营社区园”试点,依托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房屋及基础设施,引进托育服务机构负责日常运营管理,配备师资人员,并提供集中配送餐饮服务,为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服务。齐悦国际社区“小悦家”作为全市第一家公建民营社区园在试园期间,20个托位既已报满;结合开展省级家庭托育建设试点要求,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以点带面的原则,立足居家服务,将“微托育”机构嵌入社区网络,以小规模区块服务推动托育需求化整为零,构建“15分钟婴幼儿社区家庭照护服务圈”。目前桓台县已确定为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县,建成家庭托育点3个,可提供托位130个,其中投资15万元的鸿嘉星城家庭托育点,已开始招生。 五、挖掘“工会组织办”模式,推出托育服务“福利园”。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推动解决职工群众生育、养育的后顾之忧,鼓励大型企业、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自办托育机构,为职工减轻育儿支出负担,为单位、企业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办沂源县小鹿培优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优先收托企业职工子女,免费提供早送晚接服务。临淄区齐都药业举办职工托育园,每年投入40余万元用于托育园运营,职工托育费用全免,仅象征性每人每天收取10元餐费。托育时间向工作时间看齐,将托育时间定为周一至周六7∶30—17∶30,真正实现“孩子家长一起上下班”。托育园运行4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和矛盾纠纷,企业安心办托、职工放心送托,工人日报、中国工会新闻网先后进行了报道。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