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解思维”看淄博㊵】颜神古镇让城镇低效闲置土地再“生金” |
|||
|
|||
颜神古镇让城镇低效闲置土地再“生金”
颜神古镇是省内三大古镇之一,位于博山区山头街道,古镇及周边原有废弃古圆窑13座、关停陶琉企业厂房5000平方米,老旧居民住房350余套,厂区荒废多年,周边多是棚户区,房屋陈旧、入住率底,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博山区引进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颜神古镇项目,按照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窑、老厂房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传统历史街区进行升级改造,将工业遗产文化之魂融入到城市的文化系统、功能系统和展示系统,实现从“拾遗”到“拾趣”的转变,展示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的“共融”。相关经验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全省首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典型做法。 一、建机制夯责任,让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路可走”制定任务书。将颜神古镇项目建设纳入全市重大工程项目、全区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建立健全区领导挂包、区直部门牵头、镇办具体负责、专班具体推进的四级责任机制,成立15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月度工作计划,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明确分工,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确定路线图。聘请淄博市工程咨询院编撰3万余字的《项目商业策划书》,制定《淄博市博山区古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三个不变”为指导,即不改变建筑的肌理、不改变道路的位置、不改变河流的走向,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痕迹,加速推进颜神古镇项目建设。绘定时间表。从全面精细梳理颜神古镇项目区的整个工业遗存、建立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到明确项目建设年限、规模和内容等,细化时限要求,确保打表推进,取得实效。颜神古镇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度假酒店、民宿、美食街区、陶琉精品展示区、地方艺术品收藏博物馆群、培训研学基地等,项目包括A、B、C等5个区域,其中,A区土地由政府持有,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工程,配套建设3处停车场。力争经过5年努力,计划总投资6亿元、总规划面积920亩的颜神古镇项目全部落地。目前,项目完成投资1.23亿元,其中占地120亩的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开放使用。 二、攻难题破低效,让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地可用”实施规划管控。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再造、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公共卫生安全等因素,针对山头路以南、南过境路以北、河南路以西、大观园路以东的5个村(社区)进行连片改造,根据前期摸排情况,主动与居民及企业沟通对接,运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分类处置,通过有偿收回、招商引资、鼓励转让等方式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项目涉及改造面积7.4万平方米,搬迁群众573户。强化土地挖潜。对古镇及其周边200余家工商企业、5000平方米陶琉企业厂房、及350余套老旧居民住房等厂区荒废、房屋陈旧、入住率低的土地进行挖潜,加速盘活存量资源,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类、城镇更新改造类、用地效益提升类进行分类,结合博山区“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对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进行界定、归类、整合。目前,古镇项目用地可挖掘潜力近1000亩。健全配套保障。贯彻落实《山东省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意见》,从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速推进古镇及周边低效用地再开发,2021年,颜神古镇项目经验被列为全省首批8个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典型做法之一。完善拆迁补偿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换尽换、应保尽保,用好货币补偿、产权置换、结合型补偿等多方式,切实保障居民及工商业主权益。目前,政府已投入11566万元,后期需投入拆迁资金72180万元,其中地上建筑拆迁52380万元,土地征收成本19800万元。 三、分批次促提升,让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质可言”改造提升一批。对省唯一遗存的烧造基地印记的13座陶瓷古圆窑、周边老厂房和传统历史街区进行提升改造,由专业团队对古镇内的博山陶瓷厂第五车间(匣钵厂)进行修缮,完整保留了厂房内一条隧道窑,并把车间内的工业设备留在原地,通过保留修缮、实物互动等形式,真实、生动、全面展示了淄博百年工业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保护传承一批。加快构建包括非遗申报、保护传承、品牌创建等在内的多层次体系,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家四合院明清民居建筑群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炉神庙“白衣庙窑炉”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窑村(颜神古镇核心区域)被列入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村落。转型利用一批。打造陶琉文化创客品牌,将古镇建设成创客发展基地,致力成为国内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陶琉产业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开展行业交流、人才培训、创客服务、创客空间运营、股权(知识产权)投资、产品销售等业务,计划用10年时间,培育引进100个创业团队转化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型企业、1000个产业专业人才。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