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动态

【“十大创新”案例①】东岳集团强化科技研发创新 打造“氟硅膜氢”高新产业链群

发布日期: 2022-09-0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东岳集团强化科技研发创新打造“氟硅膜氢”高新产业链群

桓台县


东岳集团位于桓台县,拥有“东岳集团(HK0189)、东岳硅材(300821)两家上市公司,是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近年来,东岳集团坚持以推动我国由氟硅材料大国向氟硅材料强国转变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条主线,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引擎,形成“氟、硅、膜、氢”为核心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超过8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464项,主持起草各类标准79项。“东岳氯碱离子膜”入选国家博物馆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和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40件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东岳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企业,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和“氢能动力与供能系统关键技术集成及多场景应用示范”项目。东岳未来氢能入选2022年全省独角兽企业

一、建立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涉及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和国家战略急需的高端“氟硅膜氢”材料,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全力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动“两个替代”(国产化替代和中低端材料替代),引领“氟硅膜氢”领域新材料替代步伐。一是坚持合作创新。充分发挥企业靠近市场前沿和产业大平台优势,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兰化所等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合作平台20个,开展合作项目60项,与150多名行业权威专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新环保”绿色环保制冷剂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与中科院兰化所合作开发的“全氟聚醚润滑油”,成功应用于我国新技术验证卫星,并在航天五院等多家单位开展测试应用,解决了我国航天飞行器领域润滑材料难题。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先后投资2亿元建成东岳研究院,分为氟材料研究、硅材料研究、氟硅材料加工应用研究、氟硅材料检测评价和信息材料检索五大体系13个研究室,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课题。近年来,东岳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含氟功能材料领域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连续4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7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6项,先后攻克氯碱离子膜、氢燃料电池膜等世界级科技难题,研发了5G设备用聚四氟乙烯乳液、全氟聚醚航天用润滑油等新产品、新工艺。三是坚持联盟创新。积极探索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以东岳为主体成立氟硅功能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29所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加盟,成为全省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之一。目前,东岳集团与欧盟、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联盟,以及日本旭硝子、大金、德国3M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技术、产品和市场合作关系。

二、建立人才资源引用体系,构筑科技人才集聚高地。一直以来,东岳集团坚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推动企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生态。一是“股权、期权、提成加奖励”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董事长总裁特别奖”“优秀专家奖”“研发创新奖”等多项奖励,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让人才有财富、有荣誉、有地位,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整合机制。打破原有的人才归属观念,按照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把企业的科研机构建在高校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与国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进入东岳人才库。三是“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的人才引进机制。坚持人才的需要就是东岳的政策,专门授予用人单位“三定”大权(定人、定待遇、定职责职务),营造拴心留人的学术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先后吸引全球功能膜材料领域权威的专家冯威博士等一批高端人才加盟东岳。四是“赛马而不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坚持“以用为本”,赛马而不相马,看学历更看能力,看经历更看业绩,根据实际能力和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确定报酬,职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一大批从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成长起来的“永久”牌人才脱颖而出。五是“人才在哪里、东岳就去哪里”的人才全球化机制。实施“621”泰山攀登计划,即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日本、加拿大、德国建立6个研发中心,与氟硅材料最强高校建立20个联合实验室,整合到1000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专业科技研发人才。目前,6个研发中心陆续开始运行,联合实验室建设已超过15个。

三、建立创新生态培育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融合。立足氟硅膜氢材料领域技术,强化产业组织理念,始终坚定地在氟硅膜氢全产业链条上发展布局,在资金、人才、研发、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全面加强配套,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形成含氟聚合物、有机硅材料、膜材料、氢能材料四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是持续延链补链。坚持围绕产业链条抓投入上项目,不断丰富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链条、做强做厚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现有五个主要生产实体,各自的拳头产品互为生产工艺的上下游,从最初级的氟矿石、无水氟化氢、氟硅烷等原材料,到甲烷氯化物、有机硅、含氟高分子材料等中间产品,再到绿色环保制冷剂、高品质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全氟乙烯、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膜等终端、半终端产品,打通了从原料、中间体、单体、树脂到成膜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12 个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以及4大类 16 个系列 1170 种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基建、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数字科技等国计民生的关键和重要领域。二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强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以“中国膜谷”落户桓台为契机,依托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原材料供应优势、物流成本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打造氟硅材料产业发展生态,不断吸引优质企业、优质项目落地桓台,初步形成了以东岳集团为核心,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推动“氟硅膜氢”高新技术产业快速、集群、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先后招引了隆合化工有机硅下游高附加值材料深加工项目、仁丰特材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基材炭纸项目、森荣新材料膜支架和亿华通、同清湖、空气化工等项目落地。三是不断引入金融活水。依托产业和技术优势,不断强化市场思维,探索出“项目+资本+团队”的合伙人发展平台,积极通过平台链接外部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协同发展。近年来,在东岳集团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基础上,东岳硅材作为集团分拆子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募集资金总额20.7亿元成为全省2020年IPO第一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