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解思维”暨“共同富裕”案例⑨】“医养结合”让银发族老有所养 |
|||
|
|||
“医养结合”让银发族老有所养 ——博山区探索“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博山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近年来,博山区围绕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区,抓住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助餐助医等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以源泉中心卫生院、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为依托,系统集成政府兜底养老、居家照护养老、普惠养老、家化式养老、公寓养老、精神康复养老“六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国家四级养老机构”“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相关经验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以省委改革办《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新华社、健康报社、山东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推广推介。 一、政府兜底、集中供养,破解特困五保人员养老难题。一是全方位排查评估。在全市率先撤并10个镇(街道)敬老院,成立“博山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制定出台《博山区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对五保对象进行全员排查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特困人员,动员其集中供养。二是多层次资金保障。每接收托管1位特困人员,政府按每人每年1.2万元的标准补贴经费,增加的资金由区、镇(街道)两级各负担50%,区级负担部分从福彩公益金中列入预算,镇(街道)负担部分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宽领域优质服务。将“防、医、康、养”四个领域深度融合,在充分保证养老人员生活、健康照护需求的同时,增加文化、娱乐活动空间,集中提供文娱、学习、健身、餐饮、购物、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依托特色中医药文化,结合现代养生科技,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养生养护保健服务。截至目前,博山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已开放床位500张,收住城乡特困五保人员384名,实现有意愿入住的全部集中供养。 二、居家照护、助餐助医,破解特困家庭失能人员吃饭难题。一是组建专业照护人员队伍。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招募专业照护人员,一旦出现突发症状,专业照护人员可以随叫随到,为老人提供及时的专业化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掌握行动不便、失能、失智老人的健康状况,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二是提供“四助”日常照料。针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在推出长者助餐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四助”(助餐、助医、助洁、助浴)服务模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服务内容,有效满足个性化需求。三是开通评价信息反馈渠道。对入户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管,每项服务结束后均由老人及其家属进行评价,对反馈问题立即整改完善,对不适宜岗位需求的照护人员及时调岗处理。截至目前,通过村推荐、镇考察方式,已择优录用576名居家养老照护人员,为2236名特殊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等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及健康服务。 三、普惠定价、政企合作,破解机构养老价格高难题。一是合理利用扶持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利用闲置厂房、校舍、病房等基础条件,申报中央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为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建设项目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共计2000万元,建成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农村普惠养老中心、特困养老居家照护服务中心、家化式养老公寓和健康养生养护中心为一体的养老场所,同时是全市唯一一家享受省级补助的养老机构。二是创新完善合作方式。依托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支持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探索推进普惠养老服务模式,博山区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一揽子的政策支持包,让普惠养老项目切实落地。三是建立统一定价标准。博山区按照全区居民收入和退休金水平,与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就普惠性服务内容及价格进行商定,按照社会养老机构60%的标准收费,一般入住标准自理1500元/月、半自理2000元/月、失能2600元/月,为有需求的特殊困难家庭失能人员提供集中照护服务,使每名入住人员都能得到精心护理、细心照料、贴心关怀、诚心服务。 四、公寓服务、医养一体,破解老年人空巢养老难题。一是建设老年公寓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以老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建设养老公寓,设置床位300张,实行宾馆式管理、病房式护理、全程亲情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家庭的养老需求。二是共享医疗管理服务场景。在源泉中心卫生院单独设置老年病科,医生每日入园查房,查看老人健康情况并为老人做常规体检,对于年龄较大的老人,医护人员每日三次送药到床前以保证老人规律用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特色治疗。三是搭建档案信息平台。专门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现老年人健康状况跟踪评估,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为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全周期管理。截至目前,公寓已入住122位老人。 五、家式订制、全程跟踪,破解“需求不一”的难题。一是打造“家庭式”高端服务。建设4千平米家化式养老区,设置48户,房间内饰温馨舒适,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全方面营造“温馨、舒适、快乐”的家庭式养老氛围。同时,结合老年人饮食特点,打造个性化、营养美味的家庭式厨房膳食,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二是推出“订制式”健康服务。以生活的舒适安全和行动的便捷健康为标准,针对老年人各不相同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疾病情况和服务需求,医疗机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由专业医生护士团队评估其健康水平,实行智慧健康养老动态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资讯、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安全监控、精神慰藉等个性化、一对一健康保健照护服务。三是开设“便捷式”双向转诊服务。源泉中心卫生院医护进驻园区提供24小时的值班服务,开辟转诊绿色通道,在园供养老人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或病情加重,可随时转入医院治疗,进一步提高老人生命质量。截至目前,已经有18户入住家化式养老区。 六、精神康复、心理疏导,破解精神障碍患者养老难题。一是专业化评估治疗。建设7.8万平米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开放床位300张,设置精神心理门诊、心理治疗室、心理测量室、室内外工娱治理室等专业科室,针对有社会功能受损、残留症状、认知功能受损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个体化精神康复评估及相应的精神康复治疗指导。二是多元化康复活动。康复中心团队除专业医护人员外,还有社工、心理治疗师和康复志愿者,提供包括认知矫正治疗,职业、社交、疾病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技能训练,精神运动康复治疗,音乐、艺术和绘画治疗,强化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等。三是积分化管理激励。医护人员从遵守制度、治疗依从性、个人卫生等方面对每名患者评分,治疗师则在工作之余从课程表现、作品完成度等方面,对住院患者评价、制作积分管理表格和积分券。制定好积分制度后,中心根据患者的需求采购奖品,所得积分可以兑换奖品,激励患者配合治疗。截至目前,已收治入住精神障碍患者150人。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