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动态

【“有解思维”暨“共同富裕”案例⑫】让幸福养老从“家”开始

发布日期: 2023-02-2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让幸福养老从“家”开始

——淄博市探索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新模式

淄博市民政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淄博市民政局牢固树立“养老服务跟着老人走”理念,聚焦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以成功获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城市为契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服务组织的方式,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长效机制,辐射带动社会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加力推进专业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逐步提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经建成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3004张,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8.6万人次。

    一、聚焦特殊群体需求,筑牢兜底照护网。2020年,淄博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意见》,为1.5万余名城乡低保、特殊困难家庭中的失能人员购买居家照护服务,每月支出资金约600万元。2021年,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水平,市民政局成功申报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在具体实施中,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群体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在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政策保障范围的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另一类为已在救助政策保障范围的低保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再重复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在全面摸底全市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底数的基础上,经科学测算,研究确定在全市建设家庭养老床位7000张以上,建设任务为2022年3000张、2023年2000张、2024年2000张,动态满足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需求。目前,2022年度3000张养老床位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规范实施建床服务。市民政局先后出台了《淄博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设施设备建议清单》和《基本服务指导清单》,规范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居家照护服务。一是专业服务机构承接。组织各区县确定服务承接机构共计14家,均为在民政部门备案并正常年审的星级以上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或者具备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资质的服务组织,具备专业服务团队、运营管理能力和智慧养老管理服务能力。二是规范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在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要求服务机构按照《家庭养老床位设施设备建议清单》,“一户一策”,对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居家场所,进行地面防滑及高差处理、助行助浴助厕设备配备等适老化改造,并安装使用紧急呼叫、视频监控、活动监测等设备信息化改造,规范化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三是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组织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情况和《家庭养老床位基本服务指导清单》,确定具体签约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康复、巡访关爱等服务。每月上门服务不少于15次,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15小时,其中医疗护理服务不少于2次,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四是加强服务档案管理。按照“一人一档案”原则,建立完整的老年人需求评估、床位建设、服务档案及其他相关信息档案,各级民政部门依托物联设备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服务质量。

    三、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居家照护水平。立足组群式城市布局特点,市民政局在全市面上规范实施建床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各区县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居家照护服务水平。其中,张店区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通过信息化手段,链接社区周边各类服务资源,建立线上商超、家超、药超,老人通过呼叫服务热线或手机APP线上点单等方式,由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派单至服务商送服务(货)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代办代购、医疗保健等标准化服务,实现线上接单、线下服务“一网统管”。桓台县建立特殊群体居家照护五支响应队伍,即运营中心的“调度员”负责统一调度,老年人邻居作为“护老员”协助处理紧急情况实现5分钟内响应,党员干部志愿者作为“助老员”帮助完成必要非紧急事务实现10分钟内响应,为老服务专业组织作为“助急员”为老人解决专业的紧急问题实现15分钟内响应,居家服务“护理员”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实现15分钟内响应,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居家照护和安全。临淄区探索“社工+养老”服务模式,成立镇(街道)级社工站,引入专业社工服务组织入驻,每个中心社区成立5支以上服务队伍,形成100人以上社区为老志愿服务团队。将社会工作与社区照料、居家服务相结合,义家人等社工组织承担全区500余名困难家庭入户照料服务,“幸福叩门队”采取每日叩门方式为独居空巢老人送关爱,融合形成“社工+养老”服务模式。

    四、辐射带动社会家庭,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市民政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服务机构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为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并签约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即养老服务组织开展服务的每10张家庭养老床位中,必须有1张以上的床位不是政府购买服务家庭养老床位。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在全市探索家庭养老床位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扩大家庭养老床位的覆盖面。目前,已建设社会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300张以上,为逐步提高社会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供了有益探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