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动态

【“有解思维”暨“共同富裕”案例⑲】让创新创业更有“创”劲

发布日期: 2023-03-0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让创新创业更有“创”劲

张店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张店区坚持以省系统集成改革试点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系统推进政策稳岗、创业增岗、服务带岗,集成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聚力打造区域双创示范基地标杆,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张店区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度评估中获“优秀”评价,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一、集成动能培育,建立双创“硬保障”。一是健全机制凝合力。围绕培育双创新动能,制定《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就业行动目标、示范项目、培育平台及责任单位,构建区、部门、镇街各层级纵向贯通,各部门各领域横向联动的双创改革推进机制,围绕培育接续有力新动能,累计对上推介重点双创展示项目94个,实现区域之间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一体推进,凝聚最大合力。二是政策落实添活力。积极推行“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模式,对16项就业创业政策补贴,创新建立“主动调取数据—筛查符合条件信息—主动推送政策认定”工作流程。2021年以来,主动兑现就业创业补贴1696.58万元,发放担保贷款3.54亿元,惠及企业超5000家,间接带动就业5784人。三是金融赋能增动力。成立淄博科创基金港,吸引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及相关金融机构聚集,引入资本市场服务机构及战略投资者,打造金融聚集的产业基地。引进金融、基金类项目数量558家,认缴规模1085亿元,到位资金243亿元。依托企业服务中心和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打造银企对接、金融超市、金融顾问、应急转贷、政银担等融资服务场景。通过“政银担”业务累计实现企业融资授信433笔、融资金额3.36亿元,通过应急转贷业务累计实现企业授信14笔、融资金额3.32亿元。四是流程再造强引力。研发企业开办大数据集成分析系统,涵盖在营14万余户市场主体信息,帮助企业实时查询市场主体登记情况,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创新“租赁即开工”审批模式,研发手机端项目联审平台,将创业就业项目联审由“线下”变为“线上”,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不出门即可“掌上办”“网上审”。创新推出“通办全省、帮办全国”服务,牵头组建省内16地市中心城区政务服务通办联盟,打破“地理藩篱”,实现“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开展市场主体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件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实现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高效服务。设立登记全程网办率达到99.5%,涉企事项100%可容缺,位居全省前列。

    二、集成平台载体,激发双创“新活力”。一是扩大就业、精准培训。针对餐饮零售、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社区配套等需求较大的岗位,创新开展“点对点”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订单式”“点单式”“接电式”培训模式,提升培训与就业匹配度。目前,累计培训1.34万余人次,帮助3000余人实现精准就业。二是数字赋能、搭建平台。开发公益性建筑用工招聘平台—“鲁班用工”,将原始的劳务市场由“线下”搬到线上,迅速掌握外来务工人员来源地、个人信息、工种信息、薪资需求,实现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即时精准匹配,足不出户即可招工就业。在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会场活动周,“鲁班用工”入选为主题展示项目。目前,平台累计注册人数超560万人,为超92万余人次建筑工人达成用工协议。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有个活”餐饮酒店小时工服务平台、众华人才微信小程序等线上线下招聘用工平台,提供岗位3.1万余个。三是创新载体、招才引智。搭建驻地企业与大学生深入对接交流平台,把招聘放到“校门内、毕业前”,有效带动实现“毕业即就业”。先后与26所高校签订大学生招引工作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上线下青年招聘活动133余场,提供岗位6万余个,培养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7人。启动“青鸟计划·智汇张店”就业服务计划,释放岗前培训、定向补贴、引才奖励等政策红利,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1.21亿元。四是校城融合、人才赋能。依托山东理工大学驻地优势,探索实施“政府+高校+企业”运营模式,签订《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城融合深入发展的协议》,加快建设“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探索“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新模式,校城共建“四平台、四高地”首个实体项目—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仅1个月时间入驻企业58家,实现“开园即满园”,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余个。截至目前,已有70余家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专家签订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吸引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入股企业28家,引入全球顶尖物理学家张晗等尖端人才7人,本科及以上就业人数占比达94.2%。邀请山东理工大学专家开展产业辅导讲座29次,实施“一人双岗”制度,聘请山东理工大学5名教授担任科技副区长,68家企业在驻地高校选聘101名科技副总、30名人力资源副总。

    三、集成青年需求,打造双创“好生态”。一是创优青年发展的政策生态。聚焦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从打造城市标配、培厚创业沃土、优化成长生态、提升生活品质、加强服务保障、构筑荣耀之城等6个方面推出一批务实举措,充分满足高层次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住房办公、文娱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建立“青年驿站”13家;连续4年举办校城融合发展合作论坛;成立19家校企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共同培育孵化项目330余个,落地转化科技成果60余项。二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态。以发展青年业态、时尚经济为牵引,通过留旧用旧、改造提升,先后举办淄博青岛啤酒节、第21届Robotex世界机器人大会山东选拔赛、第六届张店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响中国”张店站启动仪式、双创活动周等活动,打造东坊文创园、唐库文创园、水晶街等一批文创街区和网红打卡地,形成新的青年创业聚集地。目前,全区共有17处夜间经济重点项目和4处时尚经济示范街区,汇聚青年创业项目400余个,直接带动创业就业5000余人次。三是优化青年创业的成长生态。依托国家级大红炉众创空间、青年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器,组建100名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孵化体系,引入法律、财税、科技服务、知识产权、融媒体等中介服务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对一”创业辅导。目前,园区新进驻创业创新团队70余个,成功孵化创业创新项目354个,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20余个,间接促成就业3100余人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