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典型

张店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 塑强“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品牌

发布日期: 2024-11-28 09:45:17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张店区以获评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为契机,系统实施“就业扩容”、“兴业提质”、“乐业和谐”三大改革工程,探索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服务精准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新体系。今年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覆盖率100%,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一、解决“岗位资源短缺”难题,实施“就业扩容”改革工程。一是聚焦就业稳定,系统化部署“聚合力”。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就业稳定联动机制,从“岗位留人、政策留人、服务留人、环境留人”四个方面,成立跨条线、跨部门工作专班,布局建设零工驿站1个、“家门口”的人社服务站21家、社银合作服务网点10家,及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9家,构建起涵盖就业指导、岗位对接、创业服务、兜底帮扶等全链条就业服务矩阵。今年以来,线上依托“鲁C零工”、“张店人社码上就业”等平台动态发布就业需求图谱,实施24小时就业指引服务不打烊;线下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特色推介招聘活动122场,提供优质就业岗位3.2万个。二是聚焦就业帮扶,精准化服务“提效力”。针对长期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领取失业金人员、新增失业人员5类重点群体,创新“五色分类管理法”实施就业帮扶,即建立“红、橙、黄、蓝、绿”5色动态管理台账,分级分类做好岗位推送、择业引导、就业援助等个性化服务。比如,与29所高校签订大学生招引工作合作协议,年均组织开展青年招聘活动37场,提供岗位9200余个,有效带动实现“毕业即就业”。实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攻坚,年均提供专项岗位500个。今年以来,帮扶困难人员就业52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715人,推动就业帮扶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三是聚焦创业赋能,立体化扶持“激活力”。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强化创业补贴、融资支持、场地保障等扶持要素,对7项就业创业政策补贴,推行“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工作模式,探索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依托山东理工大学驻地优势,高水平规划“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校城共建科技园吸引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入股企业42家,年均创造创业就业岗位150个。今年以来,全区兑现就业创业补贴7300余万元,发放担保贷款1.16亿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二、解决“职业技能滞后”难题,实施“兴业提质”改革工程。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引导劳动者“以技立业”。聚焦市场紧缺职业工种、产业用工需求,依托张店零工驿站,常态组织母婴护理、整理收纳、养老护理等6大类技能培训,目前,累计开设37个班次,吸引300余人参训。加快“产、教、科”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按照专业对接产业、工位对接岗位、供给对接需求“三个原则”,联合淄博职业学院、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实行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培养,为企业开设“订单班”,形成“校企双元+工学一体”技能人才新培育模式。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技能人才4200余名。二是创新技能人才评选机制,引导劳动者“以技出圈”。持续发挥职业技能竞赛“评价+选树”作用,实现技能人才“选出一批、发现一批、带动一批”。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16次,参赛6200余人次,70余人获得技能等级晋升,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200余人。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氛围,近三年,推选4人当选区政协委员,27人获评省市劳动模范、齐鲁工匠等荣誉。三是创新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劳动者“以技创富”。探索企业职工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制度,夯实“技能共富”金融支撑,今年以来,发放164笔贷款1.46亿元,为技能人才、技能企业提供“全周期覆盖、全需求响应”的金融服务。

 三、解决“劳动纠纷频发”难题,实施“乐业和谐”改革工程。一是健全和谐企业培育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培育、示范体系,将劳动关系隐患排查贯穿于日常执法检查,今年以来,结合“人社进社区”等活动契机,多渠道开展送法律、送指导活动15次,引导1200余家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制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指南》引导企业畅通劳动关系“内循环”。强化示范引领,打造淄博商厦、淄博万达广场2个企业作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示范点,推动行业、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二是健全和谐用工保障机制。完善“1+8+N”劳动纠纷多元调处体系,每年开展劳动关系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吸纳律师、企业人资、社区网格员等参与劳动纠纷预防调解工作,培养劳动关系协调员430余名,协调劳动关系金牌社会组织7个,形成多元治理合力。立足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整合人社、法院、工会、司法等部门工作职能,建立联席会议、重大疑难案件会商等制度,强化多元化解质效。搭建宣传载体,依托“张店人社”抖音号开设“张店人社政策大讲堂”栏目,讲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12次。今年以来,协调处理劳动纠纷2410起,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案件动态清零率达到100%。三是健全和谐城市服务机制。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在主城区设置“劳动之城”宣传栏、微场景10处,打造劳动主题公园2处、爱心妈妈小屋24处,为6处职工书屋配备图书超过5000册。拓宽服务范围,探索“工会+网格”管理新模式,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渠道畅通”行动,全区建会853家,发展会员7.3人,常态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健康查体等服务。2家基层工会服务站入选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持续夯实基层导向的就业环境服务基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