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典型

周村区创新完善跨村联建机制 着力破解村庄融合发展难题

发布日期: 2024-06-05 10:08:42 浏览次数: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近年来,周村区聚焦解决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着力健全规范跨村联建机制,全区域、全过程、全要素系统谋划,增强联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形成党建引领村庄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系统谋篇布局,绘制跨村联建“蓝图”。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开放思维、科学理念构建跨村联建格局。一是专题调研定方向。与纪委、政法、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全区140个行政村开展摸底调研。对已进行规模建制调整或联建效果好的村,梳理产业推动、文化共融等联建经验15条;对未纳入联村党组织管理的村,摸清村庄间历史、亲缘、地缘、风俗关系,结合大田流转、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挖掘9个方面利益联结点。在此基础上,编制“跨村联建”《运行指导手册》,制定联村党组织组建、成员确定、民主议事、“三资”管理等10个方面40条具体措施,为跨村联建提质扩面、规范联村党组织运行提供制度依据。二是科学研判抓组建。统筹考虑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连、人口适中、资源共享、人文相通原则,分类抓好组建,整体搬迁上楼的村就地组建联村党组织,发展资源受限的小村、弱村抱团组建联村党组织,采取“大带小、强带弱”形式推动小村与强村组建联村党组织,土地连片的村依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组建联村党组织,每个联村党组织参与联建村数量不超过4个,全区谋划组建联村党组织26个,覆盖行政村73个。各镇(街道)党(工)委专题研究,组织包片包村干部、“老乡镇”、“老书记”等多方论证,“一区一策”细化联建方案,建立联建台账,画出联建地图,人口低于1000人、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应联尽联,前期已进行规模建制调整但融合不彻底的,列为规范提升对象,确保组建科学性和覆盖面。三是分类施策聚共识。区级组织联建村书记参加跨村联建专题“擂台比武”、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增强思想认同。镇(街道)结合“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机制,党(工)委书记带队到联建村召开“两委”会议,谈形势、讲政策、找项目,统一思想认识。各联建村联合开展党员培训、主题党日等活动,凝聚党员共识;团结村内“老书记”、“老主任”、“老党员”,建立联村乡贤队伍,发挥乡贤带动作用,配合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争取广泛群众支持。

二、系统组织推进,抓牢跨村联建“要素”。找准跨村联建的关键因素,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推动村庄从“简单整合”向“有机融合”转变。一是选好“人”。把党建基础好、头雁素质高、经济发展快的村作为联建“主村”,由“主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联村党组织书记。按照“联建村‘两委’会民主推荐—镇(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确定—区级审核备案”流程,从各联建村确定1—2名“两委”成员担任联村党组织成员。镇(街道)包片包村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联村党组织成员合理分工,逐步向高效集约的“一套班子”转变。及时关心疏导未进入联村党组织的原村“两委”成员,安排到股份经济合作社、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等村级配套组织任职,做到人尽其才。二是赋好“权”。建立“联村党组织会提议—镇(街道)党(工)委审核批复—联村‘两委’会商议—联村党员大会审议—联村村民代表会表决—联村党组织形成决议”民主决策程序,将村干部考核调整、发展党员、土地调整流转征用、资产资源处置、福利分配等13项内容纳入议事决策事项,保障村民参与权、决策权,规范联村党组织实体运行。三是管好“钱”。镇(街道)建立核资专项工作组,全面清理核实联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适当提高联建村“三资”发包标准,推动相同类型土地、资产、资源价格统一。统筹联村党组织集体经济增收资金,适当提高联建村村民福利标准,逐步实现福利待遇统一。在执行“三不变、三独立、三统一”基础上,逐步推动联建村账目融合,对资产差异不大的联建村,时机成熟后直接融合;对资产差异较大的,把人均集体资产折算成股权,设定收益分配系数折股融合;对暂不具备完全融合条件的,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原则逐步融合。

三、系统服务保障,打造跨村联建“胜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类要素整合集聚,全方位提升融合质效。一是统筹机制。建立1名区领导挂包定期调研走访、1个对口区直部门结对联系支持、1名退出领导职务干部帮带蹲点服务“多对一”帮包机制,推动力量资源下沉,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联管联促机制,指导各镇(街道)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落实推进区镇重点工作,并跟进督促指导,以工作融合促进村庄融合。二是统筹产业。统一规划发展布局,与山东大学开展战略合作,明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路径,统一编制《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覆盖所有联建村。整合资源要素,指导联村党组织组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采取“土地增减挂钩”、“闲置宅基地盘活”等方式,打造王村镇黑小麦土地集约化种植项目、北郊镇恒温大棚项目、城北路街道和丰馨苑党建综合体项目等32个联建产业项目。强化金融支持,落实与山东农担公司党建共建、政担合作、担保体系共建协议,会同供销联社、工商银行等推出“供销贷”、“大棚贷”,区级财政予以专项补贴,破解联村党组织发展资金瓶颈。建立乡村好项目、好产品、好研学路线资源库,常态开展“乡村好物”进商会、进城区,推动联建项目稳定高效运营。三是统筹服务。下沉政务服务,选取地缘中心村或人口相对集中村作为联建村综合服务阵地,有序承接民政、社保、法律服务等30余项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代办事项。延伸民生服务,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体活动室等阵地,开设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辅助性就业工作室等,让联建村村民享受优质服务。整合志愿服务,挖掘各联建村业委会成员、红色楼长、法律顾问、家庭医生、新就业群体等骨干力量,组建联村服务团组240余个,联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公益活动2000余次。四是统筹治理。优化治理网格,以原联建村为单位划分联村党组织网格,对整体搬迁上楼的村,根据楼宇位置、人员分布等要素重新划分,以联村党组织为单位进行“一网三联”事项积分、奖励兑换。完善治理体系,建立联村党组织事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群团组织等配套组织,制定统一的村规民约,统筹联建村村民调解委员会、团组织、妇联、民兵连、红白理事会等治理力量,健全民情民事联商、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防、治理难题联抓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