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典型

临淄区探索网格精细化管理路径 打造“网事无忧”社会治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4-07-08 15:04:30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临淄区以“群众满意”为目的,以“做实网格”为抓手,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努力推动“人员管理在网格、隐患排查在网格、平安创建在网格、服务群众在网格”,探索打造“网事无忧”社会治理新模式。智慧网格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入选国家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临淄区获评“平安山东创建示范活动表现突出的区县”。上半年,全区受理行政案件同比下降55%,刑事发案数、电诈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2.1%、66.4%,12345民生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9.2%。

一、聚焦社会治理“一张网”,构建完善精微网格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精微网格管理体系。全区划分为996个网格,将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实现网格要素一张图、社会治理一张网。特别是在社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中,将在册的信访、戒毒等6类重点人员和重点投资失败、孤寡老人等12类特殊人群全部落入网格管理,组建区直部门负责人、镇街负责人、村居书记、网格员、楼长单元长、物业人员等为成员的多对一服务专班。二是健全精微网格队伍体系。组建“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6名社区工作者+N名网格员和楼长单元长”的“1+6+N”社区治理队伍,并创新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两员融合”改革,解决网格员职业认同感低、晋升“天花板”问题。在村居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网格员、楼长单元长、物业人员与社区民警、部门包社区人员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健全精微网格工作职责清单体系。将消防安全等8个部门牵头的重点事项纳入网格化巡查。依托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制定了6类重点人员和5大类重点场所巡查清单,网格员对照清单完成巡查任务。对网格员巡查反馈的问题,全部由牵头部门、镇街完成整改销号,解决“网格员发现问题、网格员解决问题”的弊端。四是健全精微网格事件闭环处理体系。建立“网格吹哨、镇街报到、部门联动”机制,将网格内发生、靠单一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由部门牵头、村社区组织,依托村居议事平台共同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联动镇街矛调中心化解;对重大隐患提级办理,逐级交镇街、部门主要领导和区分管领导包案化解,化解前由镇街做好管控,实现风险隐患摸排、交办、化解、管控工作闭环。

二、聚焦数字赋能“一键通”,构建完善智慧网格支撑体系。一是集成网格信息“一库通用”。围绕开发一个平台、化解五类风险、开发七个板块、搭建N项应用场景,打造社会治理平台,植入“互联互通模块”,聚力推动部门相关数据在平台汇聚应用,以电脑数据代替网格员人工海量排查。目前,“一标三实”录入人口信息665147人、公共场所18146处、房屋293937户,形成人、房、场所三大领域20余类数据库。二是集成应用场景“一屏统览”。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整合提升公安、交警、政法、社区等监控视频,接入共享平台2.3万个,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覆盖率、联网率”两个100%。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视频智能应用,打造人脸识别、高空抛物、店外经营、河道监测等应用场景30余个,建成技防示范村390个、智慧安防小区163个。三是集成智慧管理“一键直达”。依托社会治理智慧管理平台,同步配套开发网格员使用的手机APP“智慧网格”和居民使用的手机小程序“和美临淄”,网格事项时时上传下达,横向打造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纵向实现区、镇、村、网格、户五级数据流转共享。

三、聚焦社会稳定“一盘棋”,构建完善平安网格防控体系。一是打造“一站式”矛盾调解模式。以“无访镇街、无访村居、无访网格”创建为抓手,依托司法所建立“一所七中心+十个专调委”大综治模式,“一站式”矛调中心与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七中心”一体化办公,组建房地产、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十大专业调解委员会,统筹信访、司法、公安、住建等部门资源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兵团作战”。建立矛调“一站式服务”机制,完善网格报事、当面说事、调解议事、组团调事等措施,形成“多元共治、一地解决”体系。二是打造“一体化”治安联动防控模式。创新“公安+行业”警民联动机制,发动企事业单位安保、网格巡防队员及出租车、公交车、沿街店铺等从业人员,组建1500余支、2万余人的警民联防队伍,在重点地段布设22个“巡防工作站”,构建起“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社区有联防”的全方位立体式社区防控新格局。“警保联控”、“环卫义警”巡防点位接入公安、交警定位系统及设备视频,实现巡防力量实时掌控、高效调度。三是打造“前瞻性”群众诉求回应模式。创新“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落实”机制,推广“网格议事会”、“网格互助组”、“小板凳拉呱日”、“小马扎宣讲队”等做法,网格员时时处处收集社情民意,开展群众诉求预警分析,推动民生实事加速落实。

四、聚焦民生服务“一地办”,构建完善和美网格共建体系。一是建立“党建+网格”便民服务机制。坚持统筹党建资源强引领,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全覆盖打造“红色物业”、“红色驿站”,汇聚各方力量开展帮办代办、协商议事、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等工作,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二是建立“部门+网格”便民服务机制。全面推动部门职责在网格内落实,加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卫生服务中心、书香驿站建设,全面推动群众办理量较多的退休人员认证、慢性病报销、公租房申报等80余项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网格一窗即办或帮办代办,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办事。三是建立“社会组织+网格”便民服务机制。实施社区和社会组织深度融合的“和合计划”,探索建设“公益采购”、“公益创投”平台,完善“居民点单—社区制单—社会组织承单—政府买单”精准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各方力量资源参与网格治理。目前,全区共登记社会组织422家、培育社区社会组织911家,受益群众8万余人,形成了“星之园”、“服务群众360”等特色品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